生于 95,死于校园贷
var nbcacheviewtemp=Math.floor(Math.random()*9999);$(“#nbcache10135”).attr(“id”,”nbcache10135″+nbcacheviewtemp);Nobird_Cache_AddViewNums(3431,10135,nbcacheviewtemp) 人参与 | 时间:2018年04月06日 10:22
前不久在新世相读者群里,一位读者提了个问题:有了解小额信贷的大神吗?
他被欠钱没还的朋友填成紧急联系人,遭到了网贷 APP 的验证码轰炸。
接着群里就聊开了: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经历,不少是说校园贷的。
看他们这次聊天,一个强烈的感受是:正在上大学的第一批 95 后,快被校园贷毁掉了。
读者@多多 说,去年她在未知情况下被自己的学生写成了紧急联系人。借钱的人现在上大一,艺考辅导时多多是她的老师。
她曾经收到过这样的校园贷催收短信:
校园贷主要面向没有稳定收入、也没有资质办信用卡的大学生,包括小额信贷和分期付款等形式。曾经引起过很大风波的裸贷也是其中一种。
用一个读者的话说,“校园贷不是普遍,是相当普遍。”
很多人都提到自己身边的学生因为通过校园贷借钱,而陷入恐慌的状态。
还没开始好好赚钱,就快被借钱搞死了。
1、阴暗角落贴满广告,很容易被洗脑——“任何时候需要钱,就能很方便借到”
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我意识到校园贷广告无处不在,几乎不可能躲开。
早几年校园贷刚兴起时,会有学生代理挨门挨户上寝室推销。
如今他们更多出现在一些阴暗角落:上厕所的时候,学校宣传栏、不用特别留心都能看到各种牛皮癣。
一位读者说,她第一次注意到校园贷小广告是在宿舍水房,“这只能是同校同学贴的。”还有一位读者说,学校每晚有巡楼,但到现在每天早上还是能收到偷偷塞到寝室门口的传单。
后来有了共享单车,校园贷广告变得如影随形。
学校贴吧里和招聘QQ群里,也总能看到校园贷推广。
广告文案大都简单粗暴:
只需身份证,即可贷款;
本校小额贷款,安全、快捷、方便、随借随贷;
大学生分期贷款,额度 1000 – 10000
所有广告标语都在突出方便、轻松,你感受不到任何负担。
这是一位读者在学校厕所里拍到的:
营销学里有个概念叫“多看效应”:看的次数多了总会留下印象。
即便是看到广告时还不需要钱,脑中也会被慢慢植入这样的概念:任何时候我需要钱,都能很方便借到。
2、被藏起来的利息,想尽办法不让你察觉:“好轻松,我一定能还上”
每一个校园贷平台,都会在两件事上下功夫:放款速度和还款文案包装。
这导致借校园贷的学生在最开始都会有这两个反应:钱到账好快,太方便了;每个月还款好轻松,我一定能还上。
读者花花是这么说的:“第一次 17000 的款到账只用了 2 小时,不需要任何抵押。
久违地长舒一口气。窟窿填了,这个月的开销也有了。
分 24 期的 17000 借款,每月只还 916.7,太轻松了。”
但按照这个算法,花花借了 17000 需要还 22000。年利率达到了 30{35d70732d1fe98e5cfea42b59418971da2b3cae7b4dfd8d770b8943d5ba7ed7b}。
还有一个读者,第一笔借了 1000,一个月到期还 1100。听起来也挺轻松,但年利率已经达到 120{35d70732d1fe98e5cfea42b59418971da2b3cae7b4dfd8d770b8943d5ba7ed7b}。而银行 1 年期贷款基本年利率是 5{35d70732d1fe98e5cfea42b59418971da2b3cae7b4dfd8d770b8943d5ba7ed7b}。更普遍的一种校园贷,是那些号称零首付免息,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网站。这些分期购物网站当然有利息,只不过它们被称之为“服务费”,进一步打消你的防备。
分期购物网站的标价,大都是按照月供来标的。
对于消费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打开网站第一时间感受往往是——所有东西都买得起。
以左下角这支口红为例。网站标价 458,月供 25.14 元还 24 期,一共要还 603 块,年利率达到 29{35d70732d1fe98e5cfea42b59418971da2b3cae7b4dfd8d770b8943d5ba7ed7b}.
但你第一眼看到感受依然是,只要每月 25 块,我就能拥有一支 Tom Ford 口红。
现在不少分期购物网站也开始运营自己的借贷业务——相较于专门的校园信贷 APP,他们看起来更正规,也更受欢迎。
校园贷由此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3、消费不是欲望,而是同辈压力——“他们都能买得起,那我也可以”
听 95 后实习生说起他们这代怎么花钱,往往会被他们的超前消费观吓到。但如果细问他们的购物动机,会发现和个人欲望关系有限。
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好像都这么花钱的。
" 大家觉得口红整盒买很正常”;
“ 我有个室友花了 3000 块买支钢笔,分期付款;所以我也买了个 3000 多块的耳机“;
与此同时,在财富焦虑这件事上,95后有了新压力源:他们总能通过好物社区、同龄网红和朋友圈发现更加贫穷的自己。
逛好物社区,能看到同龄女孩儿很轻松弄出十几个口红试色;每天上微博最大的感受,是女孩都比自己瘦、好看、还比自己有钱;一边被种草,一边接受暴击。口袋里又没什么钱,校园贷很容易乘虚而入。
同时,分期购物网站还频繁使用这样的广告语:
先消费,后还款。别让现实阻挡你逐梦的脚步。
人人圆梦从分期开始!
分期付款、提前消费本身没有什么。但被赋予这么高的价值,还和梦想搭上了边,色调就变得奇怪。每天浸泡在这样的广告中,会慢慢忘了那不过是一支口红、一部手机而已。
4、校园恋爱的无底洞逞强——“我没什么能跟别人比。就给女朋友买买东西吧”
校园贷的存在,也让大学恋爱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负。
前面提到的读者花花,借钱有很大一块是用来谈恋爱。他情路坎坷,大四快毕业才终于开始初恋。所以面对女朋友时一直很自卑。"刚和女朋友在一起时,每天都在想:人家女孩儿凭啥跟我?
身无长物,没什么能跟别人比的。只能想到给女朋友买买东西——在一起第二天,我就为她开通了亲密付,对她有求必应。三个月不到,小金库就归了零,还拖着 1万4 的信用卡欠款。不敢跟女朋友说,也不敢跟家里坦白。我开始借校园贷。拿到钱我就带着女朋友去云南逛了一圈。从来没那么开心过,当时满脑子都是有钱真好。
半年时间我就借了 59000,接下来一年里每个月都要背着 5000 的贷款,口子越开越大。”
读者 Qui 其实有爸妈办的信用卡,但他还是借了校园贷。——因为不想让家里知道他和女朋友开房。
”我家教很严,出去玩经常会被父母盘问。所以和女朋友开房,肯定不敢用信用卡。
开房花销每个月要 3000,很快就不够花。这种事情不好问身边人借钱,抱着侥幸心理就借了。但宁可借钱也不要被我爸妈发现我在干嘛。
最后还是暴露了:欠了 5 万多且逾期一个多月,电话短信都发到爸妈那里去了。
我妈气哭了,爸气的花瓶砸我身上。债后来也是他们还上的。”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想说“这些女朋友怎么这么虚荣?”但花花的女朋友并没有甩手就走。知道他借贷之后,两人一起节衣缩食,慢慢偿还 25000 的剩余欠款。
爱情是最让人手足无措的事。年轻时我们对它更珍惜,更容易患得患失。
校园贷挟持了这种不安全感,用一种远超出大学生经济实力的生活状态作为诱饵,告诉他们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可在没有校园贷之前,校园爱情明明好得很。
5、被几万块毁掉生活——“不敢告诉家里。拆东墙补西墙,生活一点点失控“
从 16 年开始,因为校园贷自杀或者出售裸照的新闻开始变多。
很多人对此不解:为了几万块,值得吗?
对于校园贷来说,还不上钱只是压力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感觉到生活完全失控,而且黑暗根本没有尽头。
在欠款期间,催收不会放过他们:对他们的联系人有多残暴,对他们的追杀只会更甚。
同时,校园贷 APP 在注册时会读取你的通讯录,一旦逾期不还,极有可能人尽皆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催收中,有一个常用话术,“我指导你去哪家贷款来还我们”,诱导学生以贷养贷。
让别的平台接管债务,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家长知道了内情,一是会给学校施压,让推广变得麻烦;二是会断了他们吃利息的财路。
同时学生也不敢和家里坦白。
两方在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第一家的贷款期限到了,在第二家平台借新还旧,第二家不够还有第三家……直到滚出一个让自己彻底崩溃的数字。
很多人接触校园贷,最初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个偶然的物质生活需求:买部手机、出去旅游一次、给喜欢的人买件礼物……
接触了之后,会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一种强烈感受:原来我曾经的理想生活,现在就可以毫不费力全部拥有。——信用消费、提前消费,这些没问题,都是成年人常用的消费手段。
但校园贷短时间内井喷式的普及,让很多人趁虚而入。
不少打着校园贷旗号的借贷,背后是高利贷,甚至就是针对学生的放贷团伙。几乎没有人提醒他们,那些看上去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沼泽,会让人越陷越深。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有人提醒他们吗?
读后思考:
如果你身边有人快要掉入陷阱,一定提醒他。
来源:新世相
顶: 4踩: 0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