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什么时期,准确把握政治风向的商人总是能占得商场上的先机。红顶商人的官商模式伴随的风险极大,通过试探找到某种平衡才是发财的坦途。历史上能找到这种平衡的人不多,但找到了的都能安全地大赚一笔。其中最厉害者,甚至能以美国人的身份大赚苏联的钱。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看看美国最大的红色资本家是怎么发迹的。
被封锁的苏联
要和苏联领导保持良好的关系,当然需要一定的俄国背景。哈默的先祖来自俄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家庭。哈默出生时,家里已拥有一所制药厂,没有受到过物质方面的困扰。为了接班,哈默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并于1921年毕业。
可惜没找到他年轻时候的照片
由于他的实习医生工作要到1922年才开始,充满雄心的哈默决定去一次俄国,并携带了一批医疗物资。
一是为了帮助下革命后生活困苦的俄国人民;二是看看自己祖辈生活过的地方。当时的俄国刚刚经历过两次革命和内战的洗礼,一切生产停滞。带着一腔热血的哈默在莫斯科甚至见不到卫生部负责人。接待的外交委员便安排哈默和一群外国社会主义者一起考察乌拉尔山。
1910年的乌拉尔山
这次旅行既改变了他自己,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由于内战的缘故,荒草代替了庄稼在俄国肥沃而广袤的土地上肆意生长。每到一站,总是有无数难民拍打着火车,希望能从车上得到一点食物。饿死的人更是躺在道路上无人埋葬。很多革命前的工厂设备完好,却没有足够的人力来运转。
俄国内战时期的流浪儿童
车上的难民
哈默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来自美国的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更令他震惊的是,虽然粮仓空空如也,仓库里却堆满了木材、皮毛、矿物等俄国传统贸易货物。哈默向地方工作人员询问,“为什么不把这些货物出口来换取粮食呢”。当时美国小麦由于丰收成灾,农民宁可烧掉作物也不愿贱卖,如果和美国做生意,俄国就能获得亟需的粮食。一边是能用不能吃,一边是多到吃不完。
而他得到的答复是战争刚刚结束,外国仍对苏联实施贸易制裁。哈默当即做主,他向地方负责人员说:“我有钱,我可以帮你们买。你们这里谁有权利签合同”。苏联政府人员在紧急商讨后立即和哈默签了合同(难得的高效率)。合同规定船只向俄国运送粮食后,装上等值的货物回国以抵粮款。苏联这样的巨型国家,是封锁得了的?
新经济桥梁
这个美国人的善举甚至惊动了远在莫斯科的列宁。列宁特意发电报进行确认,在得到答复后邀请哈默立即返回莫斯科共商大计。哈默也绝不会想到,他与列宁的这次会谈在日后成为了他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光环。正是由于这层关系哈默获得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尊敬。
来自列宁的凝视
在克里姆林宫,哈默见到了列宁。列宁的热情和标准的英语都给哈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列宁告诉哈默,为人民治病赈灾固然很好,但现在俄国更需要让工业恢复生产。他希望哈默能参与其中。
1917年时的克里姆林宫平面图
哈默显然被列宁说动了心。经过一番商谈,哈默获得了一个石棉矿的开采经营许可,由工农检查委员会和契卡这两个组织与哈默接触并全权处理相关事宜。哈默可以在俄购买物资但不能购买不动产,其人身及财产安全由红军保证。在俄所获利润经核对无问题后可以汇回美国。
由于得到列宁的钦点,哈默在俄国如鱼得水。除了日常贸易外,哈默还得到了福特汽车、美国橡胶公司、美国机床制造厂、安德伍德打字机公司、派克制笔公司等多家美国大型企业的独家经销权,生意越做越大。哈默促成福特公司在苏联高尔基市建立了一座汽车工厂,日后扬名世界的嘎斯汽车即诞生于此。就这样,哈默意外的成为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者,在美苏建交前成为了两国经济合作的桥梁。
离开苏联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24年1月21日,哈默的保护人列宁去世了,继位的斯大林并不喜欢“新经济政策”。哈默也敏锐地感觉到形势开始发生了变化,于1930年结束了他在苏联的全部生意回到了美国。准许并帮助哈默离开俄国的时任中央特许权委员会主席加米涅夫,死于1936年的大清洗,罪名之一就是帮助外国资本家撤离。
加米涅夫
哈默回到了美国后又经营过酿酒及养牛,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也积攒下价值千万美元的家产。但当时的美国对富人征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非常高,在财务顾问的建议下,哈默把资金投入到了有税收优惠的石油行业中。正是石油行业帮助他开启了另一段传奇。哈默于1956年出资入股了当时濒临破产西方石油公司,并在专家的建议下开始在加州的一些被大石油公司放弃的钻井里继续钻探。结果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油田。
初尝甜头的哈默决定加大投入,并听从合作伙伴的建议,将目光投向了利比亚。
1966年,哈默的团队来到利比亚和其他大石油公司共同参加了租借地竞标,凭借优厚的报价和附属条件,西方石油公司获得了两块土地进行石油钻探。在利比亚他们发现了自喷井大油田,日产量10万桶低硫原油,品质非常高。
这是个富产石油的国度——利比亚。但此时利比亚爆发了政变,以卡扎菲上校为首的利比亚军官团推翻了国王伊德里斯,夺取了政权。卡扎菲上台后就要对外国的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吓坏了各个石油公司的负责人。很多石油公司对卡扎菲采取了抵制措施。唯有和苏联过从甚密的哈默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意识到对抗是无意义的。为此他率先与卡扎菲政府谈判。最终以出让油田51{35d70732d1fe98e5cfea42b59418971da2b3cae7b4dfd8d770b8943d5ba7ed7b}的权益,换取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继续经营的权利,避免了被卡扎菲全面接管的风险,还被树为国有化典型。我和哈默同志谈笑风生你们这些商人啊,还是要学习一个!
1961年,受肯尼迪总统的委托,哈默作为经济特使开展了环球访问。当行程进行到莫斯科时,美国大使馆官员给他列出了他能见到的官员名单。哈默看后并不满意,当年他在苏联挣大钱,和列宁谈笑风生时这些官员还是小孩呢。他直接点名要见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赫鲁晓夫的左膀右臂、苏联第二号人物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
米高扬
在看到使馆工作人员的不屑时哈默解释道,在1923年他带着从美国引进拖拉机去罗斯托夫市时,米高扬是当地的苏维埃秘书,他们两个是老朋友了。只要跟米高扬联系一下,肯定能见到他。使馆官员只得照办,不一会儿,一辆高级轿车就把哈默接入克里姆林宫,这使所有使馆官员都大吃一惊。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双方谈的很投机,哈默还答应米高扬向美国总统转达口信。由于谈的很和,加上哈默见过列宁,米高扬直接把他引荐给了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上线
赫鲁晓夫第二天就见了哈默,并把自己使用的一只镶有红宝石五角星的自动铅送给哈默当做礼物。之后哈默又见了赫鲁晓夫和他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很多次,谈成了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
勃列日涅夫&哈默
这一趟苏联之旅,更加奠定了哈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始终扮演着美国代言人的地位。在冷战期间,这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待遇。
中美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哈默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邓同志访美期间,哈默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了邓同志。没想到邓同志非常熟悉他的经历,并希望他像当年帮助苏联一样帮助中国的工业发展。
哈默表示同意,但是必须坐自己的专机去,希望中国政府能让他的专机入境。邓同志很干练地回答没问题,提前只要发个电报告知即可。哈默在当年就飞往中国,在81岁时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乘私人飞机入境的外国企业家。他在中国开展了不少项目。其中1985年正式投产,年产1500万吨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双方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哈默自己都笑称,如果自己再年轻一些,就能在中国做出比当年在苏联更大的事业。
1990年11月12日,哈默平静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虽然是一个企业家,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创造了历史,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一个能和社会主义领导人互相理解的西方资本家,在当时是最稀缺的人才资源。他在社会主义国家留下的印记,帮助生活在阴云下的很多当地人改善了生活条件。作为一个美国人,他能在苏联、利比亚、中国相继做出自己的产业,这样的政商关系处理能力,直到今天也仍然大有用处。
最后,一张战斗民族p的图
作者:小白鲸 来源:地球知识局
顶: 0踩: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