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为艰难岁月哀叹,从不为自己命运悲伤的人,的确是伟人。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怀旧零食,日入1000+!.png

如今,“那些年”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心理需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

“那些年”,是我们的怀旧情结。

故友相见,杯酒正酣,对少年亲密无比的朋友关系之怀念,对社会复杂人际关系之感慨;

锦衣华服,荣归故里,独自站立于已然干涸的小溪前,感慨昔日下河摸鱼力逮泥鳅黄鳝之欢乐时光。

睹物思情,总是在不经意间看到某个东西或者听到某首歌曲,就会瞬间感觉,自己回到了以前的某段时光。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怀旧零食,日入1000+!.png

前段时间,一位网友搜集了许多曾经伴随“80后”成长的事物。

譬如动画片《葫芦娃》《变形金刚》,电视片《恐龙特急克塞号》,塑料小兵人、铁皮青蛙,酸梅粉里吃出来的小勺子,跳跳糖、棒棒冰等,然后将它们制成一段名为《“80后”回忆录》的视频。

在互联网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一度热播,很多“80后”在此找到了相同的回忆,引发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中国青年报也在新浪网做过一项调查:

你认为,“80后”开始怀旧了吗?

有89.7%的参与调查者为“80后”,结果显示,高达43%的人表示自己有时怀旧,37%的人经常怀旧,而从不怀旧的只有1.5%。

这充分说明,“怀旧”已经成为了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社会学现象,已不局限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回忆,或是一种“年华渐逝”的印记。

怀旧,我们究竟怀的是什么呢?

说到底,我们真正怀念的并不是那时的事,而是那时的自我。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怀旧零食,日入1000+!.png

如今的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没事就喜欢发发感慨,因此,打情怀牌成了众多商家的拿手好戏。

而作为想要通过互联网搏一桶金的普通人来说,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呢?

当然有的,比如售卖怀旧零食,让人们为自己的怀旧情结买单。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怀旧零食,日入1000+!.png

上边这些零食,相比80后应该都不会陌生。

“如烟糖”、“麦芽软糖”、“劲凉兔奶糖”、“熊猫丹”、“中华丹”、“蜜桃味果”、“西瓜口香糖”、"香菇肥牛"。。。。。。

前段时间双十一,就有一个大一新生在高校里边售卖这类零食,一天净赚4000多元!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怀旧零食,日入1000+!.png

更有厉害的,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卖这些零食,月入10万,并且获得了风头公司的青睐。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怀旧零食是有搞头的,不论是进行本地销售,还是互联网推广,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开拓本地高校

目标当然是各高校的宿舍楼,我们可以在每栋宿舍楼招募一个楼长,免费为他们铺货,成交后楼长获得相应的提成。

零食的成本还是很低的,并且没有开店成本。

批发价一毛钱一包的零食卖到八毛、一块,而且小零食都是要大家一起吃会更加好吃,所以基本每次买这些小零食都是一挑挑一袋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至于宣传,可以统一策划,文案话术主打“怀旧情结”。

另外,大学里边有很多社群活动,我们可以给对方提供赞助,让他们帮我们打广告,扩大影响力。

中国人是喜欢跟风的,一旦我们的宣传策划起到一点作用,在学校里边小有名气之后,就会产生连锁反应,通过口口相传,后期就越做越容易了。

要知道,零食的销量是很恐怖的,特别是大学生,有报道显示,一般的消费者每个月在零食上的花销在100-500元左右。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怀旧零食,日入1000+!.png

二、线上销售

线上的话,可以操作的方式就有很多了。

微店、朋友圈、QQ群、公众号、二手交易平台、百度关键词卡排名、单页网站引流等等。。。

这些套路,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及,今天的文章主要让大家发现一个新领域,其他的就不逐一展开了。

至于流量,可以集中到宝妈、女粉、大学生领域,毕竟他们的消费能力你们懂得。。。

最后说下进货渠道,直接去阿里巴巴就可以,当然,如果自己身边有比较大的批发市场,并且资源充足的话,也可以加以利用。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怀旧零食,日入1000+!.png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某个地方操作起来比较难之类的,之后就是一大堆否定项目、否定自己的话,然后就又去寻找下一个项目了。。。

不过貌似,这也是一种“在路上”的感觉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或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分享。本站不参与制作或存储,内容仅用于互联网爱好者学习和研究,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站长处理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