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有一位朋友Z,早年从实业起家。他早年,在广州从事装批发生意。通过辛勤劳动,几年时间积攒了数千万身家,当然代价的黑白相见的头发。在那个没有泡沫化、热钱没有四处泛滥的年月,这份资产足以令他生活的从从容容,自信练达。
创业如走钢丝
然而08年开始,服装生意越来越难做,经过年的挣扎后,他决定转行。这时O2O概念应声而起,而他深思熟虑后也投身了这个行业,具体涉足的领域就是生鲜食品。运营模式颇像饿了么,但他疏忽的自己的定位。
一直想着消费在升级嘛。他不妨超前一些,主要服务中产阶层。为了提高更好的服务,他投入巨资建立销售系统、仓储系统;为了让蛋糕、甜品、水果保持最佳口感,他还甚至建立了冷链系统。
然而这些拉高了成本,竞争力比同行碾压,他的订单超过100元的寥寥无几,但是由于质量有保障,还是培养了一批死忠粉。当年黄焖鸡神话风起云涌,可是却没有哪个中高端生鲜走红大江南北的。讽刺的是,坚持低端海量、甚至投机取巧的的同行很多都活了下来,而提供优质产品并获取合理利润的他却死了。
这次失败,他怎能甘心,于是和别人合伙开始第二次创业,他的方向依然是对的,最红的“社群消费经济”。
当时正值粉丝经济火爆之际,他的APP也频繁出现了各大应用排行榜里。然而做社群消费经济是个大坑,既要笼络粉丝用户,要设计网站,开发APP,还要专门有产品、资讯等频道,几乎是一项需求就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他不得不高薪组建了近百人的团队,公司每个月的固定支出,也飙升至数百万元。
粉丝经济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创业风口说变就变,这时已从社群消费经济转向了新媒体平台。总之,每一轮的风口切换,都会涌现出一两个明星般的幸运儿,除此之外则是默默无闻的大多数。而不幸的是,Z的公司再也没能得到垂青。经过数年的折腾,他和他的公司,已经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困境。
创业九年,他终于从一无所有奋斗成了千万富翁,然后再度回到社会底层。但幸运的是,他如果当初选择的不是O2O,而是去做了P2P的话,可能今天可能都没有了站在大街上的自由。
作者:长河飞舟
顶: 3踩: 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