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的中山市东凤镇东海六路,虽然受到持续疫情影响,老谢的工厂仍在低调运转,一条并不长的流水线上,十几名工人正在劳作,通过拼接起材料配件,一个精致的养生壶即组装完成。老谢是珠三角的一名企业主,在东凤镇开工厂已15年,长期做外贸产业,过去从事台式饮水机生产,最近几年开始转做养生壶,专供出口东北亚国家。但他今年感觉压力巨大。
“现在是我开工厂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勉强能活下来就已不错了。”老谢介绍,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工厂的销售额能达到四五千万元,可是从去年开始,经营业绩持续下滑,今年初至今销售额仅有1000万元。与经营下滑相伴的,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可谓是雪上加霜。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在中山市东凤、黄圃、南头等镇区以及佛山市顺德区等地调查发现,众多中小家电企业正在遭遇与老谢类似的经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许多企业的订单和利润都受到冲击,有些已被加速淘汰出局。
“不曾有过的情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老谢工厂所在地的东凤镇,以及周边的黄圃镇、南头镇和佛山等地已形成了上万家家电相关企业。
据东凤镇政府官网资料,东凤镇地处中山市“北大门”,毗邻佛山顺德,全镇总面积56.24平方公里,家电及配套企业约6900家。黄圃镇的一份材料介绍显示,2020年,全镇工业企业4059家,其中家电及其配套企业2813家,占企业总数的70%。南头镇政府官网介绍,该镇的家电及相关配套企业3000多家。
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企业崛起,是在于这里形成了完善的家电配套产业,从零部件、整机的研发、销售全产业链,包括拥有珠三角较好的物流枢纽,“我们有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属于华南家电产业重要组成部分。”黄圃镇政府相关人士表示。
但今年以来,这些企业遭受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的困扰,导致利润受到严重侵蚀。
“芯片原来只要8毛钱,现在涨到4块钱;不锈钢材年初仅有1.1万元/吨,现在涨到了1.3万元/吨;304不锈钢今年3月仅有1.6万元/吨,现在涨到了 2.1万元/吨。”对于自家养生壶产品原材料的涨价,老谢如数家珍。
由于不断涨价的原材料以及人工等成本,老谢工厂生产出来的养生壶产品单个成本价达到70元人民币,“这是过去不曾有过的情况,早在今年1月,我们就已与韩国客户定好了全年的产品供货价,想涨价都难,只有自己承担损失,利润率由10%降至5%左右。”
位于顺德的广东太古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太古电器”),生产的“网红”电磁炉产品一度被明星推荐。最近工厂也感受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太古电器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以来,芯片和液晶涨了300%,电子器件、塑料等,都至少涨了50%,导致整体成本上涨了30%,对公司影响不小。
事实上,“毛利率低,赚钱靠走量”,成为老谢工厂为代表的珠三角多数中小微企业的共同特征。“正常来说,原来我们的这些制造端企业,可能就8%至10%的毛利。”佛山一家中型家电工厂营销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过去一些既没有研发,完全跟随潮流做产品,靠价格切入市场的企业,随着成本的上涨,已抵消了过去价格上的优势,很大程度上难以上调价格。”这位营销负责人说,因为一旦涨价就会失去客户,毕竟珠三角这类企业多如牛毛,找谁代工都一样。
对于原材料涨价,中山当地政府部门也在持续采取措施,与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中山某镇街经贸局相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段时间,关于芯片紧缺、价格上涨的问题,广东省工信厅曾组织人员下来调研,中山市工信局也组织了一些企业去参加调研座谈会,“按照省、市的指导意见,大家要抱团取暖,稳定原材料的供应问题。”
一位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原材料涨价与大宗商品息息相关,相关部门还是难以去抑制市场价格的上涨,“我们只能自己寻求办法突围。”
比如削减开支。过去行情好的时候,老谢工厂内多条产线齐上马,而现在已不能与过去相比,第一财经记者看到,工厂内仅有一条产线在生产。停止产线意味着可以节约人工、用电等成本。
太古电器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正在积极寻求更多的合做资源以及更多的产品方案,保证质量的前提做到成本最低,同时联合上游长期合作伙伴共同分担涨价带来的影响。
加速淘汰
第一财经记者在多地走访后发现,疫情影响、原材料涨价、订单萎缩……多重负面因素叠加之下,中小家电企业的日子似乎都不好过,甚至,有些企业难抵压力,不得不自行关闭。
珠三角某镇的政府人士以及行业协会权威人士均对第一财经记者确认,今年以来,他们所在地也有企业出现倒闭。不过尚未有制造业企业倒闭的权威数字。
倒闭的主要还是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比如工厂仅有几个工人或者十几个工人组成的小作坊或者小工厂。“但一般规模以上的企业,目前较少出现倒闭,倒是有企业出现亏损。”珠三角某镇政府人士称。
前述佛山家电工厂营销负责人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上半年,当地有一家为头部品牌代工的工厂,直接宣布关门。据称,这家工厂已在家电行业耕耘二十年,过去依靠生产低价产品起家,利用低价的策略拿下一二线城市品牌企业的订单,但是今年春节期间原材料涨价,其与这些头部品牌合作客户在价格上没法谈拢,对方根本不能接受涨价,只要涨价就找别人来做。
不过,该人士也认为,原材料涨价的冲击也许只是这类企业被迫关闭的表层原因,“这家工厂关闭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内部的管理,公司负责人的思路以及规划等,原材料涨价或许仅是压下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珠三角某镇的一位政府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镇过去有些中小型企业往往傍上一个大客户,一年的订单量就足够了,收入和利润都能有保障,但现在疫情之下,这些大客户一旦削减订单量,或压低出厂价,或者“倒戈”去其它的同行,对于长期依赖它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就面临特别大的风险。
“本地有很多中小型的企业,经营实力非常弱小,基本就是家庭作坊,这种企业主或者经营者,他们在自身的理念、能力、知识各方面都不够,但是刚好由于目前的时代环境,造成了他们有这样的生存机会。”中山某镇一位家电行业协会人士表示,随着市场潮流发展步伐加快,在智能化转型、科技浪潮之下推动行业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导致这些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被时代抛弃,这是一种市场竞争的选择。
在中山古镇镇从事艺术灯饰的W至简灯饰董事长赵福龙看来,过去很多“拼价格”、“走量”的制造型工厂,现在需求量急剧下降,一些企业“顶不住”,其实一点都不足为奇,疫情只是加速了淘汰。按照他的说法,这个行业曾长期处在红利期内,但现在红利周期早已过去。
“家电行业天然与房地产市场息息相关,带有建材产品的属性,(在房地产调控加紧的环境下,)过去随着地产行业高速增长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前述佛山家电工厂营销负责人说。在持续的疫情与原材料价格大涨的接连冲击之下,一些无核心技术、无拳头产品、无自主品牌的中小微企业,自然会扛不住,不得不黯然退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