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里有许多活死人。

和电影《鬼眼》里的情节一样,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死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他们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错的。

1

选择大公司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本能,和理性判断全无关系,只是和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安全感需求有关。大公司意味着可以长期屹立不倒,于是进入大公司就像鸟儿躲进了大树,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仗大树挡风遮雨。本质上来说,这种选择意味着抗拒变化、躲避风险。

不能简单说说抗拒变化、躲避风险就是对的或者错的,缺乏前提的一切结论都是耍流氓。在讨论所有职场问题之前,需要想清楚一件事情——

我们正处于什么时代里?

如果你的判断是我们正处于一个阶层板结,全社会心态趋于保守,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的时代里。那么选择抗拒变化、躲避风险就是正确的。

因为此时此刻的社会地位得来不易。天下承平,犹如平底锅。你我求稳,犹如小黄鱼。生活就是平底锅煎小黄鱼,切忌乱翻腾,否则就碎完了。

但如果你的判断是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充满机遇和风险的时代,社会鼓励人们去冒险和创新,甚至允许那些最疯狂最荒谬的梦想成真,那么选择抗拒变化、躲避风险就是错误的。

因为你认为可以维持你稳定生活的那一点点依仗,很快就会因为社会前进而变得一文不值,根本无法让你岿然不动、安然老去。同时,你追求安稳所得,和你因此而错过的机会相比,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走入家道中落的快速通道就是求稳。

哪一种看法是对的呢?

看看上世纪 80 年代最早下海的那批人好了。他们南下广州贩卖牛仔裤、太阳镜和磁带,一开始觉得那是风险极高的事情,但很快就发现那就是用火车搬运钱。这批人很快发家致富,赚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民币。

在那个连万元户都很少见的时代里,这些钱让人觉得可以金盆洗手,安安稳稳和家人过两三辈子了。其中许多人真是那么想的,然后呢?到今天他们中还有几个是衣食无忧的富家翁?当年的巨款还够他们几个平方米?

90 年代去买股票的人呢?利用双轨制拿批文倒腾汽油橡胶的人呢?去借贷砸十几万开出租车的人呢?砸锅卖铁出国 刷三年盘子带着坚挺货币回来的人呢?00 年开始炒房炒兰花炒藏獒炒普洱炒玉石炒文玩的人呢?别搞错,我没有任何批评这些人的意思。

罗列所有这些事情,只是想说明过去二三十年间,有多少机会曾经出现过,有多少不靠谱的事发生过。而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帮助我们,判定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时代。

想明白这一点,我们的个人选择才会有正确的前提: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高速发展,充满机遇和风险的时代。

那么,现在再来想一想:进入大公司是为了什么?

2

——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平台

来,看我口型:别做梦了。

什么叫平台?有机会去寺庙里看一下,有些佛像坐在莲台上,在石头莲台下面,往往会雕了许多龇牙咧嘴努力举起莲台的金刚力士——那就是个人和平台的关系。

人人走进庙宇,看到的都是诸佛菩萨的庄严宝相,没有人会看到渺小的金刚力士。所有的诸佛菩萨造像各异,大小不同;但所有的金刚力士都龇牙咧嘴得差不多,而且都一样的小——莲台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就是他们的身高。没有一个金刚力士会特别高大,或者与众不同,因为如果真的那样,莲台就倾覆了。

大公司之所以为大,意思是尽量招收能力 75 分以上的人才进来。把 75 分的人勉强拔到 85 分用,同时,把 90 分以上的人也压制到 85 分,这样才能保持一致和稳定,形成合力。所以,85 分以下的人觉得吃力,筋疲力尽;85 分以上的人觉得压抑,没有发挥余地。对于大公司来说,保持稳定的 85 分就已经足够碾压对手了,不需要员工自行发挥。

这就和指挥军团做万人搏杀一样,无需英雄去冲阵,只需要所有士兵重复举盾 – 前进 – 结阵 – 突刺的动作,就可以把敌方撕碎,重点在于大家要整齐划一,不要有自己的想法。

这非常容易给 85 分以下的人产生一种幻觉:因为有我如此,才有平台如此。

小鸟躲在大树上,看下去的时候都是扬起的灿烂笑脸,于是错误地把平台的力量当作了自己的能力。一旦离开平台,自己从甲方做了乙方,也站在树下仰面望去,却发现迎面而来的密密麻麻全都是毫无表情的屁股。

平台的永远是平台的,永远也不是你的。说什么平台好坏,和你有一毛钱关系么?

3

——为了自我提升

来,看我口型:你又做梦了。

提升什么?如果这里的能力说的是专业能力,大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工细致,权力分散,流程控制。

比如说办公室换一个灯泡,也要向行政部提交申请,然后你凭领料单去物管部仓库领灯泡,再等着行政部送来一枚电工,一枚梯子控制员,一枚拧电灯员,以及一枚废旧物资回收员——别笑,你看我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么?大公司里业务必须划分为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每个环节上无论有多少人来去,都不会影响到业务进程。业务必须分为多个分支,每个分支设立监管者,才不会让权力过于集中,一个管理者就能毁败整条业务线。

在这种鸡贼架构之下,一个人能学到多少业务能力呢?业务都已经被分割为无数的条块,你所从事的工作是某个环节某个流程上的一点,换一个部门,换一家公司,如果对方不是同样的流程和分工,你引以为傲的业务能力就彻底报废了,甚至连对应的职位都不复存在。

没有从头到尾独立完成某一项业务,就谈不上了解一项业务,也就谈不上什么专业能力。既然没有这种能力,你要提升什么呢?

可以提升的是做员工的能力。翻译过来就是:提升自己好用的水平,无论在哪里打工,无论为谁打工,无论和谁一起打工,都能够面带微笑,理解命令,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执行完毕。习惯加班,习惯补锅,习惯背锅,习惯写邮件写总结写 PPT,习惯电话会议上有条不紊地和其他部门扯皮,习惯按照“本公司的风格”完成任务。

这也许算是一种能力,但它的本质是如何和人打交道,在哪里都能学习得到,未必需要去大公司。即便去了大公司,学不会的还是学不会,却沾染了每句话里夹杂英文单词的恶习。

4

——为了安稳

终于说实话了?来,看我口型:你该醒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几年?中国超过 70 年公司有几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大公司求安稳难道不是一个逻辑错误么?

没有任何一家大公司生下来就是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开始起步。要么用新方法颠覆了行业里的巨头,要么就是探索了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新的商业服务,然后在某个领域内形成了相对垄断的地位,因此可以保持业务量和利润。稳定的大企业意味着发展到极盛,内部早已经蕴藏了变数。

那么,如何确定这种稳定会一直续存下去?或者我要问,为什么会觉得这种稳定的时期会横跨整个职业生涯,等到自己退休后公司的太阳才徐徐落山?

以及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你为了求稳而在一家大公司里的所得,如何保证你在下一家公司依然可以得到安稳?

安稳意味着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工作意味着持续少变的业务,超过通胀的工资增幅。等你要离开的时候,说明公司已经把你提升到了和你的能力匹配的职位和薪酬极限。那么,下一家公司为什么要那么傻,要和你的原公司做一样的业务?而且,做一样的业务,占据更小的市场份额,却要给你开出更高的工资和更高的职位?这样脑残的公司你觉得能活多久?

如果你在一家大公司过得很安稳,那么最好看一下你所属的业务的增长量,统计一下你部门中层的离职比率。如果增长量不变或者缓缓下降,且离职比率极低的话,恭喜你!你已经身在丧尸养殖场。

市场不喜欢停滞不前的业务,资本不喜欢水平的增长曲线。在快速发展期,在陡峭向上的曲线里,日子不会太安稳,因为变数太多,有太多仗要打,有太多人需要更换到前线。

而且,在公司外的同行业里,会有更多机会,每一个从业者都随着市场扩大而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唯有在这种动荡不安中,存在最多的机会,这也是一个人应该去追求的东西。

安稳的另外一个意思是:致命一击已经在某处准备就绪。

5

所有的大公司都会缓慢走向衰亡,所谓“大公司必死”是这个世界上商业演化的必然。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另一个事实:在大公司衰落之前很久,自己在大公司里其实早已经死去了很多年,是一具早已经失去了活力和想法的活死人。

今天就聊到这里,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还有痛觉,那是好事。

禅定时刻:

一辈子太短,而错觉太长。

罗胖:

有这样一个判断——

未来十年内,所有的企业都将是“社会企业”。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企业——

1. 本身不以盈利为目的。

2. 股东是荣誉头衔,不分红。

3. 企业利润用于支持企业本身发展。

4. 企业成为一帮志同道合个体协作的平台。

5. 个体其实成为企业平台上的创业者,拿走大部分利润。

假如果真如此,大企业里的人,你会怎样行动?

作者:和菜头

相关阅读:

以为在这些知名公司上班很牛逼?有些职位挺惨

近年来那些迅速衰落的国际大公司

一组图让你看清中国企业的真正实力

顶: 6踩: 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或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分享。本站不参与制作或存储,内容仅用于互联网爱好者学习和研究,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站长处理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