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毕业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为什么毕业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奋斗 工作 心情感悟 好文分享 第1张

“通常,毕业典礼的演讲嘉宾都会向你们表示祝贺,并致以真挚的祝愿。我不会这么做,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在未来的岁月里,

我希望你会遭遇不公正的对待,这样你才会明白正义的价值。

我希望你会遭受背叛,那样你才会懂得忠诚的重要…

我还希望你会时常有孤独感,如此你才不会把良朋益友视为理所当然的。

我再次地祝愿你不幸,这样你才会意识到机遇在人生中的角色,并能明白你们的成功并非命中注定,别人的失败也非天经地义…不论我愿不愿意,这些迟早都会发生。而你是否从中受益,取决于你能否参透人生苦难所带来的价值。”

这段话出自于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 • 罗伯茨在儿子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是不是“冷酷到底”?

回看毕业后的几年,大法官的祝愿真的一一实现,甚至还在不断上演,班级群渐渐变得安静沉默,每个同学都在为了生活和理想挣扎忙碌。

但总有些人会不知不觉地脱颖而出、与众不同,虽然大家在不同的赛道上奔跑,但是成长的效率却真的大不相同,以至于我们会发出“某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的感叹。

难道他们真的一路升级打怪,“参透了人生苦难所带来的价值?”

杭州一名从教近20年的老师,在对90年前后毕业的150名小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他发现:前三名之后,第十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相反,那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这种有违大家认知的情况被称作“第十名现象”。

为什么当时班里金字塔顶端的学霸们在进入社会之后都纷纷销声匿迹了?解读了这个现象,或许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毕业三四年,人与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

人们在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是“惰性智力”,而推动人取得成功的智力可不仅限于此,还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等等,它们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

所以说,人与人的差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来自于日后的经历和每一个关键的“选择”。毕业后三四年,虽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算长,但却是“关键选择”最集中的时段,当量变引发质变,同学间的差别也就一目了然了。

选择取决于价值观,脱颖而出和泯然众人之间的差别,或许就体现在下面这几种价值取向当中。

一、懂事听话VS独立思考

在学校的生存规则中,成绩好就能“遮百丑”,哪怕不善言辞、性格怪癖,学霸的身份永远自带光环。依赖于学校生活的同学,往往习惯了在固定的规则下行事,听老师、家长的话总是不会出错,久而久之,自己的自主行事能力就完全丧失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大学里无所事事,毕业前扎堆公考、考研,因为他们没有想过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跟着既定的规则走、随大流渐渐成了习惯,而这也是归于平庸的开始。

独立思考,是脱颖而出的“元能力”。有没有发现,在学校的时候,家长最自豪的是“我孩子成绩好”,但毕业之后,家长最自豪的则是“孩子的事儿不用我们操心”,游戏规则已经变了。那些毕业三四年之后走在前面的同学,都具备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想要什么,有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不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许有句名言需要重新定义一下,世界上本没有路,有那么一两个“不安分”的人迈出了步子,也就成了路。

二、看透一切VS保持好奇

同学聚会的餐桌上,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油腻”“局气”了。刚毕业的人(尤其是男同学)总喜欢被人夸奖少年老成,可能是遭遇了几次挫折,可能是受到了同事和家人的耳濡目染,“某某能成功是因为他有个好爸爸”“我们这行就是看天吃饭”“人这辈子不就是这样吗”, 还是菜鸟年纪的他们早早的就“看透了”。可人的能力都源自于经历,当一个年轻人开始用客观现实给自己设限,拒绝尝试和拼搏时,他的人生也就没有什么可能性了。

Stay hungry,Stay foolish,大神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成为他一生的注脚。在iPhone问世之前,所有人都认定了手机就应当是Nokia那样,但乔布斯就是不信邪,坚持触屏一个键,从那时开始,苹果总能满足甚至超出人们的好奇心。那些脱颖而出的同学,虽然也累也忙碌,但总是元气满满,不怎么理会社会的、经验的桎梏,对新生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很多有趣的事,至于潜规则和一时的挫败,那不是自己的控制范围。天助自助者,人总要拼尽全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三、追求利益VS关注成长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形容当下的一些年轻人,“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社会环境和家庭评价的推动下,在职场中追求“高薪”和“权力”已经变得理所应当。但是只等着别人颁发“小红花”、凡事都问“有什么好处”的年轻人,很容易被一时的得失牵着鼻子走,频繁跳槽、追逐风口,回过头来才发现,费了半天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却越来越弱。

《终身成长》中说,成功的人往往都有着成长型思维,他们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并坚信人的价值在于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在每次同学聚会时,当大多数人还在比较薪水和职务的时候,有些人总喜欢保持沉默,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存在感,因为每次见面,他们都让人刮目相看。“心离钱越近,口袋离钱越远。”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往往是自身努力成长过程中的“副产品”。

当然,必须要说的是,走入社会之后,每个人的价值观都经历了重塑,昔日的同学对待成功的定义也会大有不同。但是不论如何,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经历更丰富的人生,活出更好的自己,都是值得每一个人努力追求的。

毕业那天起,我们就像是从河流游进大海的小鱼,原来既定的、平缓的河道不复存在,但世界也一下变得空前广阔和多彩。与别人拉开差距,并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本意,如何尽快地适应洋流、学会潜水、找到珍珠,才是生活最有趣的地方。

作者:六块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