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夜跨年,久违的人潮。
图一:合肥淮河步行街。
图二:重庆解放碑。
图三:泉州中山路。
【2】鄂尔多斯疾控抽样调查:确认感染的1.6万余人中仅1.75%无症状
微信公众号“鄂尔多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月30日发布新冠感染情况网络调查分析。数据显示,在确认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16562人中,有78.89%的人出现了发热的症状,68.93%的人出现了头疼的症状,64.88%的人出现了咳嗽、咳痰的症状,61.98%的人肌肉酸痛,61.23%的人喉咙疼痛,57.52%的人疲劳乏力,53.74 %的人畏寒畏冷,51.84 %的人鼻塞流涕,41.18%的人关节疼痛,36.05%的人食欲减退,25.23%的人味觉、嗅觉减退或丧失,12.88%的人腹痛腹泻,10.6%的人呕吐,10%的人整体症状较轻,8.64%的人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3.53%的人出现皮疹或皮痒症状,仅有1.75%的人没有任何症状。
【3】摩洛哥:1月3日起所有来自中国的旅客不得入境,不论国籍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2022年12月31日报道,摩洛哥外交部当天宣布,从2023年1月3日起,所有来自中国的人员,不论国籍,皆不得入境该国,“以避免出现新的新冠病毒感染浪潮”。
报道称,从数量上看,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前往摩洛哥,这些游客通常乘坐经由海湾国家的航班抵达当地。而在此之前,也有部分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了相关入境限制措施。
【4】#上海一线医护收到6000元补贴#市委市政府短信: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对一线医务人员表示由衷敬意和深深谢意
上海市卫健委近日发布《关于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力量的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医务人员承担非常繁重工作任务,要进一步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力量。通知要求,在落实绩效激励方面,按要求向市、区两级医疗机构中直接参与新冠病毒感染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发放相关补助。南都记者了解到,发放对象包括市、区公立医院和急救中心(含急救车的驾驶员、担架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目前已有多家上海医疗机构发放了一次性激励奖。上海一线医务人员预计将于2022年底陆续收到6000元的一次性津贴。
一位已经收到津贴的医护工作者说,“我是30号收到的”,同时他还收到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现正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为表达对一线医务人员由衷敬意和深深谢意,特此下拨阶段性一次性津贴6000元。”(南都)
虽然不多
【5】今起实名制儿童火车票将按照年龄购买
全国铁路从2023年1月1日起对儿童优惠票实行车票实名制管理,凭儿童的有效身份证件购买儿童优惠票,实名制购买儿童火车票将以6周岁和14周岁为分界线,不再按之前身高1.2米和1.5米为分界线。
【6】影评老大爷暗夜骑士
202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300.67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255.11亿元,在总票房中占比为84.85%;对电影人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一年。
截至1月1日13时,《阿凡达2:水之道》 票房突破1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影史第100部十亿票房影片。全球票房本周末结束有望达到14亿美金,中国内地票房冲15亿人民币无悬念。
开年就是良心的百系影城分店闭店的消息
【7】王毅已任中央外办主任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求是》2023年第一期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文章《矢志民族复兴,胸怀人类命运 奋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
【8】刘元春:#中国大概率会在2025年到2027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我们团队预测,到2025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3700美元,到2027年人均GDP达将到15700美元。预计高收入国家门槛值每年增加200美金,到2025年,高收入国家门槛值将在1.4万美金左右的水平。因此,中国大概率会在2025年到2027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未来五年是突破修昔底德陷阱危险期,也是扭转不平衡、不对称博弈的关键期。2015年,中国GDP达到美国GDP的60%,中美大国冲突竞争全面拉开帷幕;2019年中国GDP达到美国GDP的66.8%;2020年达到70%;2021年达到创历史新高的76.1%。(来源: 网易财经智库)
光远看经济:只要愿意,随便哪一年我们都能跨越。
【9】新年前夜 法国将出动九万警察宪兵加强安保
法国内政部和巴黎警方星期五(12月30日)表示,新年前夜,法国将出动约九万名警察和宪兵以加强安保措施、维持各大城市秩序,其中巴黎将出动约5400名警察和宪兵。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在一份文件中说,法国处于持续的恐怖主义高威胁状态,且近期发生了针对库尔德人社区的攻击行为,所以警方要保持最高级别戒备状态。
#2023新年心愿#今晚在巴黎香街跨年守夜看烟花的人潮——50万!严令跨年不能带瓶子,香街附近不能卖酒也不能喝酒…
不要以为西方早就躺平开放了,这是香街疫情以来,第一个可以“聚众”的烟花跨年夜。看到很多人接受采访说,终于感觉重新活过来了!
广告
【10】岸田敲定访美行程 下月13日与拜登会谈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访问美国的日程大致敲定,计划1月13日到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日本外长林芳正和防长滨田靖一则将于1月11日,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防长奥斯汀举行“二加二”会议,为两国的军事同盟合作发表联合文件。
【11】教宗:银锤敲头确认死亡
罗马天主教前教宗本笃十六世Benedict XVI逝世,享年95岁。他是600年来首位主动辞职的教宗,所以出现了教宗为前任下葬的罕见情况。按传统,总司库(camerlengo)会在“宗座出缺”的情况下代理教宗职务,处理教廷事务,安排新教宗选举等,其中一个比较独特的职责就是在老教宗去世后“确认教宗死亡”。
具体流程是,在医生宣布教宗逝世之后,总司库要拿专用的仪式银锤敲击教宗额头三次,并用教宗的母语呼唤他的本名(本笃十六世就该是用德语喊Joseph),如果教宗没有回应,总司库就会正式宣布教宗已经去世,然后接管教宗的权戒(也有说会用同一把银锤将权戒砸碎的)。
不过这是早年的做法,当初医学水平有限,判断错误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为避免过于仓促下葬甚至bury alive,再次确认是否死亡还是有必要的。现在估计已经不用了,梵蒂冈之前也否认过,不过BBC昨天文章里还是提到了这一职责: “Normally, the camerlengo has the role of officially confirming the pope’s death, traditionally by tapping his head three times with a small silver hammer and calling out his name.”
【12】@萌音备用
根本不存在对此类行为的所谓制裁担心。
许多外国品牌几乎所有的全线商品、食品、工业品退出俄罗斯,出现巨大的空挡,那是一亿四千万人的市场。
然而我们的经济干部正在忙着组织中国商人们去欧盟。
欧盟因为缺乏能源正在去工业化。
并且欧盟已经明确多次,非常强硬表态去中国化,对中国态度非常敌视。
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一群蠢货,我唯一能确定的是韩国和越南正在想方设法占领俄罗斯的市场。
或许我们需要教训。
我唯一能确定的是中国商人对于俄罗斯的市场开拓远在90年代就开始了。而在过去数十年,在俄华商遭遇不公待遇加上金融危机导致倾家荡产的例子数不胜数。
【13】@成都下水道
感想——
1、放得不快,因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广州市16万感染,超90%是无症状感染者,4例重症。我一直笃信这个数据,作为健康医疗博主,从今年春天的上海疫情开始,我一直希望放开。但是,当放开以后的事实与官方数据大相径庭,我对数据产生了怀疑,也为自己单纯对数据的奉若神明向我的读者道歉。
有句话说得好:与时间下注,不要等到答案还没揭晓的时候,你就输掉了所有。放开的最佳时机应该是今年春天,那时的方舱,电视画面确实有太多无症状感染者的载歌载舞。
决策部门一直等到了实在防不住奥密克戎才不得不放开,这是一种妥协,更是一种无奈。
2、全面放开很狼狈,用“丢盔卸甲”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吧。没有有序撤退没有交替掩护没有补给储备。史诗级一般的最佳放开时机请允许民众慢慢消化,毕竟,时间太短,民众暂时理解不了“撤退,不是认输;放开,不是放弃”的高瞻远瞩。
3、经得起历史检验。不是由后人来盖棺定论么?这么急于自我评价和自我表扬?不好吧。中华民族特别内敛,胜者喜欢遮掩自己的光芒,败者才擅长吹嘘自己的阅历。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民众会遵守国家的任何一个规定。2022年,生活中的太多苦难,让民众学会了承受,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在泪水中扛下所有的一切。
【14】收藏一个不
【15】@凯喜博士DrCash
1:13的结果让我情绪低落,不知道后续20多个样本会是如何,想要寄样的网友,请三思过后再私信联络我们吧,不含有奈玛特韦的概率比较高,而且还添加了对羟基苯甲酸及其甲酯这种防腐剂。我们并不免费检测,已经有不专业且带有恶毒之心的人在挑衅我们了;可悲的是,他们的想象力不够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这本书。他们不仅没有知识,而且还没有良知。
我们也测到了一个孟加拉版本的产品,含有奈玛特韦。
辉瑞原版的Paxlovid也在机器上了,具体数据明天出来,含有奈玛特韦的样品中,奈玛特韦是否足量也就知道啦。
有两个粉丝寄来了Molnupiravir,液相检测已经完成,质谱数据明天获得,争取尽快确认。
虽然得罪人,但还是想说:
1. Paxlovid不是神药;一定要遵医嘱使用,它有很多包括诸多禁忌药物及其本身的毒副作用在内的注意事项;它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速度来减少老年人、一部分基础疾病患者的危重症概率。一个患者是否真正需要这个药物,让医生来判断。
2. 从印度代购的不是药神,是生意人。 大家不要被炒作而变得慌张。印度没有神药,也没有药神。
3. 购买了代购产品的网友,你们的钱给了谁,都是清楚的,对吧?
【16】朋友圈看到的,中国快递
【17】2022年来到尾声,陈可辛寄语香港的年轻电影人
【18】@协和医生Do先生
一边是与时间赛跑的收治病人
(一边是希望,一边是拯救)
同一个夜晚下,不同形式承载的对未来的期望。
广告
【19】王小波 :随着新年钟声响起,我们都又长了一岁。这正是回顾和总结的时机。对于过去的一年,还有我们在世上生活的这些年,总要有句结束语: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作选择。
听罗振宇老师跨年演讲。能得出的结论就是经济真是完犊子了。
讲了很多年轻人改行。
一个建筑设计师,去搞婚庆了,婚庆场面布景都特别宏伟,这不是降维打击了嘛?
一个天文学家,去搞装修了,天文学家的经验也不白费,毕竟天文学不就是很模糊的数据里去搞清楚宇宙嘛,那装修不也是从模糊的毛坯构建全屋美感嘛?这不是降维打击了嘛?
我觉得这种故事,对那些不得已向下改行的人听一听,可能可以取得安抚心灵的作用。
但降维打击就不该这样啊。
这词儿都用杂了。
学了硕士博士的知识,去抢初级劳动人民的饭碗。
你们不是要带我们星辰大海嘛?那劳动人民确实干不过你们,那劳动人民怎么办?
再去降维打击不如自己的?
这些例子实实在在引起了我对“降维打击”这个词儿的不适。
说到天文学家,我说一个我喜欢的降维打击。
米尔顿·赫马森。
1891年出生,美国人,初中学历。刚工作的时候是个旅馆的打铃工(那年头还有这工作)。
后来弄了个驴车送货,拉建筑材料。
恰好送建筑材料的地方是加州理工旁边的威尔逊山天文台。
后来,赫马森心想,这天文台都找我送货了,盖好了我干啥啊。
就去当了门卫。
门卫也很清闲,有个学生就教他用望远镜天体照相仪拍照片,正好那时候天文台在拍变星,拍啥不是拍,他就跟着一起拍。
照片越拍越好,后来他成了天文台最好的观测家之一。
三十出头已经升职当了助理天文学家。
那这里哪有降维打击呢?
他的观测能力是降维打击。
他干过门卫,当过守夜人,非常擅长在暗房里呆着。
他的暗房是最干净的,对贵重仪器的养护也最到位。
这对那些受过教育的天文学家造成了降维打击。
他的数据都直接给哈勃看,参与测量了星系退行速度,还改进了哈勃定律。
这才是良好社会的降维打击。
普通人或者处于下位的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为我们拓展生活的边界。
而不是大学生去利用丰富的经验,去干小学生。
之前有个新闻,一个被拐的女青年,利用自己的聪明机智,把人贩子卖了。
这叫降维打击。
现在我看吹降维打击的,吹的都是人贩子把女青年降维打击了。
这谁能听进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