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国大陆第一个互联网BBS“曙光”上线。1998年以后,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除了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网站的论坛之外,西祠胡同、天涯以及猫扑等BBS网站如日中天。它们是当时的互联网招牌,也是最强势的BBS,流氓燕、小胖、芙蓉姐姐、天仙MM等一大批网络 红人也借助这个平台,开启了互联网另类炒作的大门。而南京的第一代网民,几乎是伴随着西祠一道成长的。20年,对一个网络形态而言并不年轻,先有博客的兴 起、再有微博的后来居上,从某个角度看,也许BBS真的已经老掉牙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这个老掉牙的平台,如今正在经历着自己的涅槃。
“锐思评论”版主:尝过“刀光血影”和“雪藏”
“北关天,南锐思。”喜欢讨论社会、哲学、国际问题的老网友,大概听过这句话。“北关天”指的是天涯论坛的“关天茶舍”,而“南锐思”,则 是西祠胡同的“锐思评论”。“思想独立尖锐,态度理性平和”,这是创始者“安替”在创版时,给锐思定下的原则,这也是锐思名字的来由。这个创立于90年代 末的时评类讨论版,已有14年历史。创始人“安替”离任后,没几年,“笑笑”就接任成为新一代版主,一直到现在。
“其实,这个原则很难实现,思想‘尖锐’了,态度怎么可能‘平和’呢?”“笑笑”说,也正因为争论太过激烈,锐思曾在2000年初的时候被 西祠“雪藏”过几年——版友自己能看到,但版块不被论坛推荐,也不能被检索到。“笑笑”也就是这个时候来到锐思担任版主的,他认为,这个思想活跃的空间, 不应该被悄悄埋没。
“笑笑”是70后,南京人,目前从事网络广告行业。大学毕业后,他在珠江路做业务员,销售电子元器件。他的第一台电脑购置于1995年。 1997年南京开始提供上网服务,他第一批拿着户口簿去南京电信局申请。“感觉网上什么都神奇,像是打开了通向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戴安娜王妃去世的消 息,“笑笑”前一天夜里就从北美论坛上得知,这使他极其直观地感受到了网络的高速和真实。他觉得,相比于那会儿,现在上网,反而“不知道要干吗”。
当时,南京最早的是“珠江路论坛”。因为“网站少,没的玩”,一听说还有西祠,他就去了。“那会儿网友的素质都挺高,了解互联网技术,并有 一定经济实力。”上西祠没多久,他成了当年“哈哈一笑”版的版主,主要发些网络笑话和段子。之后,他还做过西祠副站长,负责幕后管理,在这个期 间,2000年初,他发现了锐思。
“笑笑”形象地将这个版称为“战场”。为了一件事,网友们往往会讨论得面红耳赤、“刀光血影”。发言的人,主要以大学老师、博士、研究生、作家、编剧、大学生为主。为了保持思维的活跃,他们甚至不敢“版聚”,怕有了“酒情”,说话就温和了。
而当了版主后,“笑笑”开始收敛自己的意见。他表示,版主有几类。一类是写手型,负责贡献论题。一类是榜样型,他们是在论坛玩的时间久,版 友将其尊崇为“标杆”,愿意推他当版主。也因为他说话有分量,可以平息版内的争吵。一类是喜欢从事大量的操作工作,因此毛遂自荐做了版主,负责管理版里出 现大量广告、骂人回复等,属于“活雷锋”型。“但无论哪个类型,版主一般都里外不是人,被骂是惯例。”他说,好的管理者,“应当维护两方的声音,做中立 方。”
天涯“元老”:让芙蓉姐姐走红的幕后策划者
时常“混”天涯的人,都听过“小绿人”的名字,人脉加上资历,使得他在天涯论坛里几乎成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小绿人”姓何,北京人,今年37岁,熟悉他的人,也会“尊称”他为“何老师”,“大概是我在各种地方都‘好为人师’吧。”何华(化名)笑着说。
何华是1999年进入天涯的,成了互联网论坛的第一批“弄潮儿”。当时,何华刚刚从大学毕业,学习建筑学的他,从1996年就开始接触电脑,并成了中国第一批上网人群。当时每月拨号上网的费用大约100多元,而他当时的工资每月才400元出头。
和第一代上网人一样,何华的主要娱乐空间集中在四通利方(新浪前身)等聊天室,但在一段时间里,聊天室出现信号故障。听朋友谈起,还有个地方叫天涯,他便去转了转,从此安下了自己的“大本营”。
相比于过去其他聊天室的树状留言板,天涯页面的展现方式截然不同,使人阅读起来更为方便,这一基础构架,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改变。何华回忆, 自己是全国第4000个左右注册天涯的网友,但是实际使用论坛的,全国基本只有两三百人,每天一个时间段在线平均三十几个,看看名字,便全认识了。因为从网络上相识,他们开始经常组织聚会,北京、上海、海南几个活跃的地方,更是时不时聚在一起热闹。这些人,此后几乎都成了天涯的“高层”和“传说中的人 物”。
2000年初,因为单位没有电脑,何华离开了天涯几年。等2004年回来,“面子还在”,于是“空降”成了天涯社区的管理员,负责版主任免等事务。“在任期间”,何华见证、乃至直接参与了天涯的几件大事。
其中一件,是2005年,轰动网络的“陈易‘卖身救母’事件”。这个为救母亲,宁愿卖掉自己的女孩,一度获得无数人支持和捐助,但之后,又有人指出女孩穿衣打扮考究,感到“被骗了”的网友转而开始攻击女孩,引发网络大战。
“像这样的大事,平均每半年会出一次。”
见证以外,他也参与了一些。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流氓燕等人的走红,何华也是幕后推手之一。2003年前后,芙蓉姐姐开始在水木清华等论坛, 零散地发照片,成为一种网络现象,但是未成气候。何华和几个朋友将此人挖掘出来,将内容整合,又去给她拍了一组相对高端的照片,写了文字方案,使得“芙蓉姐姐”的名号人人皆知,瞬间走红网络。
2010年前后,何华挂名“元老”,在天涯“内退”,没有太多具体职责。但因为“德高望重”,在论坛出现大争端时,他还是得站出来,进行内部协调。但如今说话是越来越少了。
东大BBS站长:为数不多的、玩论坛的“90后”
如今的BBS基本都是80后在打理,比如小百合现在的站长是南大的一位博士生,即将毕业,不过东大的虎踞龙蟠BBS站长却是一名90后,这不禁让人好奇:当90后和“古老”的BBS碰撞,又会擦出什么新的火花呢?
洪声望是东南大学2008级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留校担任大一新生辅导员,也是东南大学虎踞龙蟠BBS的主管站长。
“现在站务组有14名同学,从本科到博士都有,主要负责管理各个分区以及和学校方面联系,或者组织一些线下活动,比如版聚、站庆之类的。”洪声望说。
东南大学虎踞龙蟠BBS成立于1999年6月17日,“听‘老人’们说,建站之初高校BBS红极一时,2009年,因为开通了公网路由,人 气大涨。”洪声望说,“之前只能在学校内网上登录虎踞龙蟠,公网路由开通后,海内外的校友都可以在国外登录,人气一下子暴涨了不少。”
许多人印象中,90后还在玩BBS的人并不多了,但洪声望自己就是个90后,“我上学时,周围同学上虎踞龙蟠的并不多,只是有时想买卖二手 货时,才会去上虎踞龙蟠的跳蚤市场。”洪声望说,后来通过打乒乓球,认识了时任“乒乓来去版”版主的一位学姐,在学姐的带动下,他开始经常上BBS。
“虽然现在同龄人大多在刷微博、人人网,可我觉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也没有可比性。”洪声望说:“BBS其实就是电子公告栏,在信息量上, 虽然和微博以及人人没法比,但校园BBS着眼于为学生提供服务,将学校的信息发布在上面,供大家浏览和发表意见,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同学也可反映与学校有关的一些问题。”
对于校园BBS的未来,洪声望很有信心:“只要有学生,校园BBS就有它存在的价值。”
微博VS论坛,取代、反攻还是并存?
当90后甚至是95后涌入大学校园时,面对人人网、微信、微博等种类繁多的社交媒体时,他们似乎对BBS为何物都不知,更不要说,该怎么熟练地使用它分享信息。
截止到目前,微博用户总体数量达到3.68亿,80后占据半壁江山,而1980年之后出生的微博用户共计92{35d70732d1fe98e5cfea42b59418971da2b3cae7b4dfd8d770b8943d5ba7ed7b}。
如今担任天涯管理员之一的“比赛是五个人的”(简称“比五”),是南京江宁人。她从2006年读研起,开始上天涯。“比五”觉得,微博对论坛的影响不一定在于点击量,最关键的影响是,一些优秀的版主和写手被微博挖走,而微博的快速传播力,也能帮助他们红得更快。缺少有质量的帖子、有想法的人,是“比五”眼下最担心的。
观点一:微博把人带走了
“有微博了,论坛上了还有什么意义。”“笑笑”很直白地说,对长篇大论,很多人越来越失去兴趣,而更愿意关注,更有“爆点”的微博。
他觉得,西祠最精彩的是最早的五至十年,大家“天天吵架、翻脸、骂大街,各种各样的架都吵”。但是如今,有思想、有见地的“吵架”,越来越少了。此外,以前“吵架”虽然谈不上温文尔雅,但还是就事论事,如今越发“粗暴”,趋向暴力。各种原因交杂,如今35岁到45岁之间的第一批“网络老人”们,变得不怎么说话,也不屑于讨论,只是从偶尔的跟帖留言里,能看到他们存在的迹象。他们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与此同时,锐思的人流量也日渐减少。从当初,同一时间段在线千人以上,到如今,一天平均只有百人左右在线。“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样,不知什 么时候开始。”“笑笑”很清楚,是微博“把人带走了”,但他也很平静,“论坛就是这样,说该说的话,存在在该存在的人面前;该走的还是会走,该来的还是会 来。”
观点二:市场将会精分
何华表示,自己刚上天涯时,只有十几个版,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几百。“它(天涯)和很多论坛不同的是,它不是以专业技术起家,没有明确的核心内容,基本上是把‘能扯的人’放在一起。”何华认为,天涯是“自然生长”的产物,它的成功,当初谁也没料到。
不过,微博的诞生,使得天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这两三年来影响越发明显。“微博的好处在于,它是‘快餐式传播’,更方便、更容易造势; 劣势在于,由于字有数量限制,有的内容经不起推敲,回复里,不少是一窝蜂起哄式的,没有深度。”但何华也坦言,现在很多人习惯只追捧标题,并复制别人的想 法,不太思考。他自己也常常捧着手机看一眼微博,尽知天下事。
但在这个期间,另一种趋势产生。很多人意识到了浮躁,开始又回归论坛,进行深入探讨。因此,论坛和微博这两种产品,不是取代和反攻,而是将会并存,将市场进行精分。
观点三:论坛会被更好的方式替代
从1999年开始到2001年,西祠几乎聚拢了全国各地的网友。而2008年之后的五年,中国网民用户从3亿多增加到6亿多,互联网从一个价格较高、时尚精英用户的“专属物品”,变成了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老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西祠胡同总经理刘辉说,2010年之后,微博微信给论坛带来极大冲击,很多网友都开始“挪窝”,“我们整个的用户群体的年龄层已经从过去的大概18-28岁的年龄,转到了25-40岁的阶段。”
未来五年,他们希望把西祠这种话题类社区,变成更加注重本地化生活服务的实用类社区,能为老百姓提供多种实用性。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微博时代,可刘辉并不认为论坛最终会走向衰亡,他认为,它只是会被更好的方式替代。
文章来源:太平洋软件论坛
相关阅读:
管中窥豹 – 从草榴社区看论坛的现状与未来
论坛、贴吧、SNS、问答四种产品特征
中国的论坛(BBS)文化
BBS往事:一部网络与思维发展史书
一个苦逼版主的自白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