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里你能想到的暴利行业有哪些?
我举一个例子,“白酒”。
看看茅台酒的股价就知道了,个股单价上千元,市值万亿的酒业巨头,但茅台酒仅仅是整个白酒产业万亿市场的冰山一角,人们往往被巨头的光环所吸引,但却忽略了巨头身后那些不起眼但也仍然暴利的白酒作坊们。
附着在茅台镇周边小白酒工坊们的暴利却鲜有人知。卖茶女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通过讲故事设局,步步圈入那些误以为拯救了失足少女的直男们,最后以天价卖出廉价的茶叶获取暴利,但今天我要讲一个卖酒女的故事。
相信这个故事很多人都曾看过:
我是陈静,26岁,遵义市人,我和父亲都是茅台镇人,父亲今年66岁,直到我上初中开始,老爸和几个叔叔合伙开办了酒厂。。
父亲勤恳一生,酿酒48年,能让他特别开心的事,就是让他的酒友品尝他酿的美酒。
大学毕业后,我女承父业,父亲酿酒,我卖酒!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励志,深入骨髓的陈述了父亲多年酿酒的经验和对酿酒的情怀,再加上女承父业这一层传承,更是能煽动不少中老年人的感情,认为这酒卖的有历史,有传承!
但是我有一些疑问。
陈静的父亲今年66岁,酿酒48年,也就意为从18岁那年开始酿酒,今年是2019年,往前倒推48年,也就是说,她父亲从1971年开始酿酒。
1971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
来自百度百科: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陈静的父亲,在文革时期酿酒,而且还是在文革的第6年!!!我只想说一句话“牛逼plus"!
下面放一张china中国网发表的有关《文革时期酒类专卖》文章截图。
但小编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
我们都知道“江小白”,这是一个定位年轻人的酒类品牌,而喝白酒的人在我国社会多数是30岁往上的中老年群体,而这部分群体出生在网络尚不发达的年代,那个年代的网络是门户网站的时代,门户网站是为数不多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门户网站们有着天然的感情,但对于现今的网络环境却比较陌生。
卖酒女通过讲一个好故事,并在知名门户网站投放广告,这便有了双重信任背书。
人与人之间一但有了信任,就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也就是为什么漏洞百出的骗局,仍然有人会为其买单。
借用“李笑来”的一句话,韭菜的共识也是有价值的,对于卖酒女来说,能否在短期内快速带来暴利的关键,在于把故事讲给更多人的去听。
之前,有一个常见的“骗局”,骗子称自己是孙中山,说自己还活着,自己的资金被冻结在国外无法取出,现需要一笔钱将国外的资金解冻,事成之后一定数倍偿还。
但就是如此低劣的骗局,仍有大量受害者被骗了上千万资金。
为什么骗局能得以成功?
因为,低劣的骗局可以更高效的过滤那些不是傻子的人,能和继续聊下去的都是精准的潜在客户。
(百度搜索竞价广告)
(搜狐新闻的广告)
喝白酒的多数是三十岁以上的中老年男人,具备一定消费能力,但对于互联网环境认知较为陌生,所以卖酒女瞄准的客户也多是这么一群人。
虽然,在现在的茅台镇有很多这类的酿酒小厂,生产的酒的品质并不比大品牌要差,只不过由于没有品牌和不懂如何营销,所以没有形成销售规模,但是在白酒这个行业,品质和利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品质再好的酒成本也不会高出售价的20%,否则茅台酒也很难以支撑起现如今的股价。
白酒两种酒最贵,第一种,是茅台五粮液汾酒等知名品牌的酒,另一种就是窖藏老酒。
卖酒女若只是零售卖自酿的酒并算不上暴利,但如果是将新酒包装成老酒,将陶瓷酒瓶外包上牛皮纸埋在土里待上十天半个月包装成老酒,那么利润便是数十倍的增加,至于是不是老酒,大部分人是喝不出来的。
这便是“旧瓶装新酒”的套路。
下面,我们算一下卖酒女的利润。
原价3588元1箱6瓶的老酒卖388元,成本如何?
京东5斤装的散装白酒最便宜的只有26元并且包邮,那么这么1箱6瓶的酒大约6斤装加上包装的费用最多也就不超过50元,6倍以上的利润。
如果按照1%的成交率,平均每次广告点击成本在2元的话,100个客户中可能会成交1个客户,那么平均每个客户获客成本在200元作用,按最低价388元的套餐来计算,扣除50元不到的成本,也至少还有130多元的净利润。
如果是更贵的套餐,利润自然也就更高。我们可以得知,卖酒女每投入1万元广告费用,便会产出至少100个有效客户,销售额至少在3.8万元作用,净利润至少在1.3万元。
(京东散装酒零售价格)
这么便宜的酒口感如何?
京东的评价还是不错的,97%的好评率。至少说明此类的散装酒从口感上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这就是卖酒女包装的艺术,将原本廉价的物品通过一个故事卖上高价,也可以理解为信息差的暴利。
暴利才是真正支撑巨额广告投入的幕后推手,若没有数倍于广告成本的利润,恐怕这些茅台镇洞藏酒们也不会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