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一书中,曾这样讲道,「日本堪称移动的帝国,在手机游戏、手机支付、移动医疗、移动电子商务、手机电视等方面,日本都充当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试验田。」
本文作者Jacky在大学毕业后2001年就来到东京进入了日本IT行业,亲身经历了日本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移动社交、机器人等领域的崛起和兴衰。
日本互联网大事回顾
1983年,日本互联网之父村井纯从美国带回来的调制解调器,实验性地把东京工业大学、庆应大学和东京大学的计算机串联起来,创办了日本最早的学术计算机网络,命名为JUNET(JapanUniversityNetwork),目的是在于连接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间的科研项目。由此,揭开了日本互联网的序幕。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村井纯,被誉为「日本互联网之父」(图源:CSDN付费下载自东方IC)
1988年,由日本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开发的首次基于IP技术连接的WIDE(WidelyIntegatedDistributedEnvironment)网络。同年,日本通信巨头NTT开了全世界第一个商用ISDN网络。
1992年,AT&TJens(现SpinNet)公司以及日本IIJ公司作为日本首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开始在日本提供商用互联网内容和接入服务。
1994年,由日本IIJ公司提供的拨号上网服务开始了。
1995年,日本开始提供基于NTT实验室研发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微蜂窝通信技术的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PHS,我们国内称之为「小灵通」)的服务。该简易型手机在1884.65-1919.75MHz波段内传输,适合在高人口密度的都市使用。同年,日文版的Windows95开始发售。
1996年,IPv6的实验性网络6bone开始构筑。日本首个门户网站Yahoo日本开始运行提供服务。
1997年,日本电商乐天开始运营。
1999年,日本开始提供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的实验性服务(ADSL,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同年,开始提供手机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2000年,Google的日文搜索服务开始。Amazon日本开始运营。日本首个网上银行——JapanNetBank成立。日本三大运营商之一的KDDI诞生(由KDD、DDI、IDO三家公司合并而成)。
2001年,笔者毕业后来到日本,这一年,日本IT基本法开始实施。日本的三大运营商之一的软银,开通Yahoo!BB业务,向日本用户开始提供宽带ADSL服务。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NTTDocomo开始提供世界上首个3G服务——FOMA。
2002年,日本三大运营商之一的KDDI开始提供CDMA20001X的3G服务。以050开头的IP电话开始正式使用。
2004年,社交网络公司Mixi开始运营。日本开始正式提供光纤网络电话。日本有线电视广播公司USEN旗下的娱乐公司Gyao,开始免费提供动画电影、海外电视剧、动画等网络视频节目。
2006年,日本最大的线上弹幕影片分享网站NICOCO开始提供网络动画服务(注册会员制,现有4800万线上注册会员),也提供网络直播服务。软银收购沃达丰的日本移动业务,正式成为日本三大运营商之一。
2008年,Twitter日文版开始运营。同年,伴随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登陆日本,Facebook日本版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如果说对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冲击最大的事件,当属软银引入iPhone,打破了以NTTDocomo的i-Mode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格局。
2009年,主要为城域网提供无线宽带接入的全球互通微波访问(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缩写为WiMAX)的UQWiMAX公司开始运营。
2010年,NTTDocomo开始在日本国内首次提供3.5G的LTE服务“Xi”。知名笔记应用Everynote建立日本公司。
2011年,KDDI开始提供基于IPv6的高速光纤网络“au光”服务。NTT也开始提供IPv6PPPoE的接入服务。
2012年,日本最大的即时通讯社交平台Line开始推向市场(现全球超4亿用户)。
2013年,日本的网民过1亿,Facebook的日本用户过2100万。
2014年,日本的网民过1亿,Line的日本用户过5000万。
2016年,软银31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的芯片设计以及移动终端芯片巨头ARM。
2017年,日本软银收购了Google旗下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公司,以及双足机器人公司Schaft。
2018年,日本软银和日本雅虎以200亿日元的返利方式高调推出了二维码支付PayPay。
2019年,日本各大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二维码支付方式。
日本移动互联网之争
作为全球移动互联网试验田的日本,从2000年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曾一度成为全世界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的朝圣地。世界第一波移动互联网是由日本企业发起。这波移动互联网的高潮,是由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DoCoMo主导发起的,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运营3G网络(FOMA)、曾领先世界的“网络服务-终端-平台-业务-渠道”的完美封闭体系的i-Model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式,都是由日本最大电信服务提供商NTT公司分离出来的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一手开发出来的。
在日本生活的人对于公共交通的依赖极高,大部分人的通勤是通过地铁和JR快线实现的,通勤时间也较长,上班族的平均上下班时间单程约为1小时,公共交通的过程中,给上班族、上学族留出了大量上网的时间。日本用户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超出你的想象,曾被称为全球最爱玩手机的用户。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用户群体,也是促进日本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个直接原因。
日本移动互联网发展开始于1999年2月NTTDoCoMo推出的i-mode服务。在全球许多运营商还在开发基于WAP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之时,i-mode不是采用传统的WAP・HDML・WML格式,而是采取了标准的HTTP和HTML的互联网格式。实践证明,也正是这种方式加快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日本的移动互联网经历了2G+PHS、3G+PHS、4G,2020春开始逐步开放5G。手机类型也经历了从功能机(FeaturePhone)到智能手机(SmartPhone)的一个转变。日本的翻盖手机曾一度引领了世界手机的时尚潮流,更让到日本出差的美国人都不好意思拿出自己的手机,而东芝、夏普、索爱、富士通、NEC等也因功能机的定制开发而大大受益。
2008年之前,日本本国品牌的大翻盖3G手机已经很完善。这种手机由NTTDoCoMo、KDDI、软银等运营商定制,可以上网、发邮件、玩游戏、听音乐、算命、交友、看电视、刷卡进地铁站……这些手机上通常都有一个按键,可以一键进入运营商的主页,里面有各种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然后,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是瞬息万变的,新黑船总是时不时来袭。Google的开源Android的出现,一下子打破了世界手机市场的平衡,冲击了日本移动互联网封闭式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式。而2008年,软银在收购日本沃达丰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引入iPhone到日本,不仅打破了NTTDoCoMo在日本一枝独秀的局面,而让NTTDoCoMo在世界范围内的i-mode服务模式扩张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从此以后,日本的移动运营市场就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NTTDoCoMo、KDDI、软银。
创新手机应用商店的移动互联网模式,不只是提高了手机用户体验,而且大大简化了像i-mode应用这样繁杂而且长周期的应用开发流程,提高了手机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流量。苹果的iOS+iPhone+AppStore模式,一下子打破了运营商一家独掌移动互联网运营、销售其定制的手机终端(日本的手机是Simlock模式,只能在一家运营商网内使用)、内容平台分发收费的局面。
开源的Android,也让日本的手机提供商比如东芝,NEC,夏普,松下等原先受益于运营商定制的优势一下消失殆尽,到现在只剩下提供手机硬件的零部件的命运了。
为什么日本在工业时代的领先者/思维的王者、并且在移动互联网初期是世界级的霸主/朝圣圣地,而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却逐步衰弱、辉煌不再?
究其原因,日本的思维模式比较单一,凡事力求精益求精,争取把一个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日本的工匠精神。这个在工业时代和前移动互联网时代,让日本的发展受益匪浅。而到了后移动互联时代,要求更多的是创新以及快速迭代的能力。日本企业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及技术结构,这让和移动互联网相关领域的发展越来越不合时宜。
日本移动支付之战
在日本,电子支付手段主要有信用卡支付、网银支付,支持近场支付的各种小额支付,以及近年来逐步展开发展中的二维码支付等。其中信用卡支付依旧占据了日本电子支付70%以上的份额,日本人均2张信用卡(中国人均0.57张,美国人均3张)。
在日本,移动支付主要有两种近场支付的无线通信技术方式:FeliCa(FelicityCard,NFC-F标准)和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A/B标准)。
FeliCa是索尼公司推出的非接触式智能卡。FeliCa卡内的电子电路采用了接受从读取器发出的电波来驱动的电力方式。卡与读取器之间用13.56MHz的电波通讯,以10cm左右的非常近的距离使100~400kbps类型的通讯变为可能。日本是全球移动支付发展最早的国家,基于FeliCa技术的IC卡应用十分广泛。2001年FeliCa就已经在JREast的预付IC卡“Suica”、bitWallet的电子货币“Edy”(2009年改名为乐天Edy)等中被采用。
日本三大运营商NTTDoCoMo、KDDI和软银分别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2005年11月推出了各自移动支付解决方案:“钱包手机”(おサイフケータイ)、“au”和“钱包手机”(おサイフケータイ)的移动支付服务,采用的都是索尼公司开发的FeliCa技术。2005年基于FeliCa技术的芯片的出货量已超过1亿枚。
2005年11月以信用卡公司JCB为主导,由日本多家运营商和信用卡机构发起成立的“移动支付联盟”旨在建立跨发卡机构、跨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标准,推进消费者使用手机购物。ApplePay从iPhone7开始全面支持Felica。所以,现在在日本,除了各种交通系、电商系、运营商系支持的电子支付比如ICOCA、Kitaca、PASMO、SUGOCA、Suica、乐天Edy、nanaco、WAON、D支付等以外,ApplePay、AndroidPay、“钱包手机”(おサイフケータイ)也全面支持Felica(NFC-F)技术。
NFC(NFC-A/B)也是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最初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等共同开发的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NFC和FeliCa最大的区别在于,NFC传输速度最大是424kbps,而FeliCa最大是847kbps,但是NFC成本比FeliCa低。
在日本,各大便利店都全面支持各大国际信用卡厂商提供的非触摸支付方式:Visa非接触式支付(原名:VisaPaywave),Mastercard的一触即付™非接触式支付方式(原名:MastercardPaypass),JCB非接触支付(原名:J/Speedy),AmericanExpress非接触支付(原名:ExpressPay)。
日本,有了这么多NFC和FeliCa技术支持的各种电子支付方式,以及原本就多如牛毛的信用卡支付,就已经够乱的了。2018年,受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二维码支付方式的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进入日本的影响,日本也涌现出了很多本土的二维码支付方式,先是和银联合作的OrigamiPay,做社交软件的Line推出了LinePay,软银和雅虎以及阿里高调推出了PayPay,电信运营商NTTDocomo的D支付,电商乐天的乐天Pay,C2C电商Mericari推出的MericariPay,全家便利店推出的FamiPay,便利店7-Eleven推出后被大量盗刷而被终止的7Pay等等。百码大战,谁与争锋。
对待移动支付,日本人的态度还是相对比较保守。在治安环境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日本人习惯于携带现金出门,反而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不大放心,时刻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病毒、恶意软件等手段侵入自己的移动支付设备,盗取金钱。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十分注重自己的隐私。移动支付则需要向商家直接或则间接性提供了不少个人信息,多少有些忌讳,以致于很多人会对刷手机付款敬而远之。到2018年为止,日本非现金支付率仅有约20%。
2018年年4月,日本政府发布“无现金愿景”报告,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40%的非现金支付目标。今年10月,日本消费税将由8%提升至10%,但政府规定对非现金收款的零售商会提供最高5%的退税。此外,凡是以无现金方式付款的消费者,可在限定时间内获得最高5%的积分奖励。现在这一波二维码移动支付的热潮正是源于日本政府这些奖励政策。Paypay继承了支付宝在中国国内的推广手法,通过200亿日元的打8折的优惠活动,迅速突破了800万用户和70万商户,现在已经让二维码支付家喻户晓了。
机器人的一统江湖
日本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品种齐全,机器人企业更是多如牛毛,灿若星河。据网络上的2019年以前的统计数据,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机器人大约有95万台,其中日本就占了38%,位居各国之首,可以说占据了世界机器人产业的半壁江山。我们今天就简单了解一下日本的各种领域的机器人。
从应用环境出发,机器人主要分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工业机器人
·在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化学品、机械、金属加工和物流的IR等领域,日本70%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汽车与电子机械行业。1990年前后,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出口比例为20%。随着日本汽车和电子行业海外投资的增长,近一些年出口比例超过70%。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市场结构发生重大转变。日本工业机器人国内销售量逐渐减少,出口亚洲比率迅速增加。伴随着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对机器人需求的增长,亚洲特别是中国成为了日本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市场之一。近几年,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在食品、药品、化妆品这所谓“三品产业”领域的应用有较快的发展。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日本有好几家世界顶级工业机器人公司,包括发那科、安川、川崎重工、不二越,还有松下、本田、富士重工、ZMP、雅马哈、Mujin等等,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发那科FANUC成立于1956年,是当今世界上数控系统科研、设计、制造、销售实力最强大的企业。公司依靠数控系统及伺服系统、机器人和机床三大业务板块紧密结合,形成统一平台进行控制与集成。2017年发那科机器人累计销量达50万台,产品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具有强大竞争力。2018年收购了日本协作机器人创业公司LifeRobotics。发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占据全世界70%的市场份额。
安川电机成立于1915年,具有自动控制、机器人业务、系统集成三大业务板块,其三大支柱变频器、伺服电机、机器人风靡全球,传承近百年的电气电机技术,安川的AC伺服和变频器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
川崎重工业起家于明治维新时代,是日本的重工业公司,非常擅长制造半导体清洁型工业机器人,已经拥有四十多年的制造经验。继安川电机、不二越之后,于2015年在中国开始工业机器人制造工厂。
作为一个最不正经的摩托车巨头雅马哈公司,其实是一家科技树歪到不行的全技能企业。从修理进口钢琴,到制造各种电子乐器,DSP(数位讯号处理器),路由器等网路设备,到各种发动机,到摩托车,船,船体玻璃纤维以及单位卫浴,最不可思议的是居然用语音合成技术推出了大家熟知的虚拟歌手的IP:初音未来……从歪科技树回到正题,其实Yamaha最富盛名是在电子零部件组装领域,主要经营摩托车、踏板车、柴油发动机、通用发动机、发电机、汽车发动机、产业用机器人等。因其工业机器人制造出来的零件具有品质高、故障低的特点,经常被应用于混合动力车及飞机的制造上。
日本不二越公司总工厂在日本富山,公司成立于1928年,除了做精密机械、刀具、轴承、油压机等外,机器人部分也是他的重点部分,起先为日本丰田汽车生产线机器人的专供厂商,专业做大型的搬运机器人、点焊和弧焊机器人、涂胶机器人、无尘室用LCD玻璃板传输机器人和半导体晶片传输机器人、高温等恶劣环境中用的专用机器人、和精密机器配套的机器人和机械手臂等。不二越在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在汽车制造业也相当活跃。
Source:日本不二越官网
·特种机器人
·在服务型机器人开发领域,日本同样领导着世界潮流,软银、CYBERDYNE、MELTINMMI、索尼、日立、GrooveX、本田等多家企业以及东京大学、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九州大学等大学,在服务型机器人开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目前作为产品量产的服务型机器人还很少。被赋予众望的医疗·福祉·介护机器人以及灾害救援用机器人已研发出,但推广普及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与相应的制度支持。
日本软银在2017年从Google那里收购了以研发仿生机器人闻名的波士顿动力和机器人初创企业Schaft,弥补了原来家用机器人Pepper的技术实力不足。
1.最新型机器狗Spotmini,最安静,会开门。
2.没有头的、没有安装手臂的Spotmini。
3.最新人形机器人Atlas,特点:会跑步,会后空翻,最有可能取代人类。3D打印的零部件构成,轻量化。
4.可自由上下台阶的人形机器人Atlas。
5.最大可搬运45公斤的机器人Handle
6.另外一款搬运机器人Handle。
7.大型机器狗Spot,特点:酷环境中的高移动性,高稳定性,高1米,一回充电可活动45分钟。
8.可和你一起跑步散步的另外一款Spot。
9.酷环境里搬运机器人LS3(LeggedSquadSupportSystems,又名駄獣)。
10.高稳定性、推不倒的机器人LS3。
11.最大时速32km的四足机器人WildCat。它是基于原型机器人Cheetah改进的。因为用甲醇发动机驱动,所以声势浩荡,吵得不要不要。
12.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机器人Cheetah(管理状态下最大时速48km)。
13.波士顿动力早期的产品BigDog,汽油驱动,可以运输货物,可以在酷环境中行动。
14.如同社交机器人一样的两头BigDog,在亲密交流。
15.跳高健将的侦察机器人SandFlea,重5公斤,可跳起9.1米。已经停止生产了。
16.如同UFO一样跳跃的侦察机器人SandFlea。
17.可应付崎岖地形,可以克服各种障碍,能应对恶劣的天气、水、泥土、沼泽和泥土等的六足机器人机器人RHex。机器人末日评级为最高级第10级!
18.正用它灵巧的腿爬过障碍物的Hex。如果RHex和跳高健将SandFlea合体,组合成跳跃攀爬机器人,那么人类的最终命运可能永远成为机器人的佣人。
在创新领域,有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最著名的Cyberdyne公司,不管是在康复领域还是辅助型外骨骼机器人都占有很大份额(比如HAL外骨骼机器人套件);在轮椅机器人领域非常有名的Tmsuk(比如轮椅机器人:Ride-RoidRODEM);日本机器人创业公司MELTINMMI和庆应大学都在远程操控机器人领域有很大的研发和创新实力,2018年中推出了接近实用的远程操控机器人(世界上第一个力量强大且兼备灵活双手的“阿凡达”机器人MELTANT-α,远程操控的机器人“TelesarV”);东京大学发明了飞龙机器人/机器人背包/视触觉克隆技术/逼真到流汗的惊人的Kengoro和Kenshire机器人等等;日本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的团队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到了逼真的地步了(比如儿童机器人ibuki)。还有很多日本机器人/机甲机器人的公司,比如日本创业公司Skeletonics提供人工机甲套装定制开发(人工机甲套装),如同科幻小说里梦幻般的科技产品。
日本的机器人有如此的发展程度,不仅源自自身的产业需求、社会发展需求、日本的文化特点等,其实还和强大的制度支持息息相关。机器人相关研究通过多个政府机构可以得到相应的资助,包括:日本经济产业省、NEDO、国际先进电信研究院(ATR)、先进工业科学和技术机构、日本国家环境和灾害预防研究所、日本科学技术局、文部科学省、生物模拟控制研究中心、国土交通省等。
来源:CSDN
评论(0)